魏忠贤当初的伎俩和谁学的 这个师傅又是谁
【奇秘网历史】历代帝王背后的影子——太监
自古以来,太监在我们的印象中总是扮演着阳奉阴违的角色。他们大多数出身贫寒,生活无望,才走进深宫成为太监。试想,若生活无忧,谁愿舍弃男儿身而进宫呢?
每个朝代皇宫中都有数千名太监,而皇帝身边总有那么几位红人。虽然常说伴君如伴虎,但在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大太监们,却似乎能轻松驾驭在皇帝身边的环境,他们对阿谀奉承之术了如指掌,因为讨得皇帝的欢心,对他们而言意味着权力的提升与地位的稳固。
历史上太监乱政的例子屡见不鲜,明朝的魏忠贤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位期间,明朝的政治环境可谓是最为黑暗的时期。
魏忠贤之所以能乱政,与当时的皇帝朱由校有关。这位皇帝对木匠活有着浓厚的兴趣,一干起木匠活就停不下来。魏忠贤便趁此时机,专挑皇帝忙碌于木工之时前去汇报工作,朱由校自然无暇他顾,便授权魏忠贤处理朝政。久而久之,魏忠贤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
其实朱由校并非对政事一无所知,他明白魏忠贤所做的事情,但只要魏忠贤不对他耍手段,他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么,魏忠贤的这些手段是从何学来的呢?其实在他之前,就有几位与他“志趣相投”的太监前辈。例如大太监赵高,他陷害丞相李斯时,就擅长选择皇帝享乐之时进行干扰,引发皇帝的厌烦。赵高通过这种方法成功迷惑了胡亥皇帝,导致了丞相李斯的悲惨结局。而另一位大太监仇士良则是传授给太监们如何在宫里混得好的秘籍——那就是诱导皇帝享乐,阻止皇帝读书。皇帝一旦沉迷于享乐,自然会放松对权力的把控,这为太监们提供了升职加薪的机会。
仇士良在公元842年感觉大祸临头时,依然有一大批太监为他送行。他传授给太监们的这套办法,其实也是一种千百年来宦官和权臣掌控皇帝、把持朝政的方法。相较之下,魏忠贤的手段似乎与这些前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果他们三人有机会聚在一起,一定会发现彼此间的共同点,毕竟知音难寻。
这也提醒我们,那些表面奉承你的人可能正在背后算计你。我们要多读书,历史中的智慧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处世经验。历史上的故事已经为我们揭示了许多现代社会的道理,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