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没有了商鞅,秦国依旧还是那个柔弱只
深入了解历史的纷争:秦国崛起之路与商鞅变法的奥秘
在风起云涌、充满征伐的时代背景下,诸侯国纷纷崛起,各方势力交织在一起。主要的势力包括楚、齐、韩、赵、魏、燕、秦这七个大国,以及中山、卫、郑等微型国家。这些国家在大国之间苦苦挣扎,局势错综复杂,逐利而为,今日的友邦可能转眼之间就成了敌人。
这七个国家原本都是分封的诸侯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自逐渐壮大,周室衰微。其中原本最大的国家被自家公卿割据成韩、魏、赵三个国家。秦国的祖先因在周朝被蛮族入侵时救驾有功而被分封,其封地大致位于现今的陕西甘肃一带。由于地理环境相对恶劣,秦一度被视为老少边穷地区,但形势还算不错。它仍然受到了中原和沿海强国的欺负,尤其是相邻的强国。这些欺负者中出现了如李悝等能臣猛将,使得秦国倍感压力,甚至被抢走了五百里河西之地。尽管秦忍气吞声,苦苦经营,但由于其贫弱地位,它一直受到其他大国的轻视。
历史迎来了转机。秦国的这一代人有着雄心勃勃的君主,想要改变积弱的现状。苦于没有合适的人才,恰逢卫鞅在魏国不得志。双方一拍即合,展开了一段轰轰烈烈的变法。
秦国原本谨遵祖制,旧贵族势力庞大,而且是世袭的。而卫鞅的变法打破了这一局面,不论出身,只讲功劳。这样的改革使得种地种得好的、兵器做得好的以及打仗立下军功的人都能得到国家的认可和民众的尊敬。这种风气深入人心,使得大家的努力都有了回报,种田的更加勤奋,当兵的更加拼命,国力迅速提升。经济的好转使得秦国有了足够的能力打造出当时最精锐的军队——“秦锐士”,其战力无人能敌。卫鞅因变法大功而被封赏商於之地,赐名为商君,后称其为商鞅。
如果没有商鞅的变法,秦国可能仍然是一个贫弱的国家。同样,如果没有秦王的慧眼识才,秦国可能仍然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国家。改革的过程中充满了险阻和挑战,需要大决心和大毅力来坚持。人才、支持和坚持是成功的必备元素。自秦孝公以后,历代秦王都遵循并保护商鞅的法令,国力愈发强盛。与此其他国家仍然固步自封,而秦国则一枝独秀。最终,秦国吞并义渠、占领巴蜀、收复河西等地并称霸天下是历史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