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买房容易吗 来看看大诗人白居易在长安的买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如《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至今仍被世人传颂。
这位伟大的诗人,于大历七年(772年)正月,诞生在河南新郑的一个中小官僚家庭。他聪颖过人,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刻苦的读书精神。
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二十九岁的白居易进士及第。初到长安的他,拜访了文坛巨匠顾况。顾况在初闻“白居易”这个名字时,曾半开玩笑地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但在欣赏了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后,又赞叹道:“得道个语,居亦易矣。”虽然顾况的调侃带有玩笑成分,但白居易在长安的定居之路确实历经坎坷。
贞元十九年(803年)春,白居易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担任秘书省校书郎,相当于现今国营出版社的高级编审。那时的他,虽然每月的薪酬达到16000文(约合人民币8000元左右),但在繁华的长安城,这远远不足以让他购房定居。他只能居住在常乐里的一座偏僻小屋,那是已故宰相关播家的一个亭子。
为了家人的团聚,白居易曾计划将母亲和弟弟从安徽宿州迁至长安。他所租住的亭子空间有限,而长安的房价又让他望而却步。于是,他选择了在陕西渭南的农村购房,花费约10万文。他将家人安置在那里,自己则在常乐里继续租房住,每逢旬休便骑马回家团聚。
806年,白居易调离校书郎职位,同年通过公务员晋级考试,被任命为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此时的他与好友租住在永崇里。一年后,他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并迎娶了杨虞卿的从妹为妻。他的月薪涨至25000文,但仍处于租房的状态。
白居易的仕途顺利,后续调任京兆府户军,薪水进一步上涨,每月收入四五万文,并享有200石禄米的待遇,年度总收入相当于现代的30多万元。这让他有能力租下位于长城昭国里的大房子,告别了偏僻的居所。
直到821年,已逾五十岁的白居易才终于在长安购得了自己的第一所房屋。他曾作诗云:“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道出了他长达二十年的租房生活。尽管仕途顺利、名声显赫,但在长安这座繁华都市中拥有一个安稳的住所,对白居易来说,却是历经艰辛才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