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伐楚的经过如何 他都做了哪些准备呢
秦国首次攻楚失利后,秦王决心再次出兵攻楚,这场战争堪称当时最大规模的灭国之战。今天,我将为大家深入解读这场战争。
在谈及战争细节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交战双方的地理位置。楚国,在经历秦国的首次攻击后,主要与两个国家接壤:西面的秦国和东北的齐国。在战国后期,齐楚两国多年未发生战事,因此双方并未将对方视为主要威胁。特别是楚国与秦国的接壤地带,楚国的实力与秦国相比显得较为薄弱,自保已是不易,更无法与齐国发生冲突。
我们重点来看一下秦楚边境的地理情况。除了东北方向外,楚国的其余边境都与秦国接壤,因此军事布防的重点是从北向南展开。接下来,我们逐一介绍每个交战地区的详细情况。
陈城是楚国的旧都,曾在公元前278年遭受秦国的攻击,楚王迁都于此,直到公元前241年迁都寿春。鄢陵在公元前575年曾发生晋楚之战,虽然楚国最终取得胜利,但两国都逐渐失去了争霸中原的势头。平舆是楚国边境的重镇,此地曾是楚国与魏国、齐国等国的交战之地。汝南一带在此形成了一道防线,魏国在此修建了类似长城的防御工事,平舆就位于其附近。
上蔡原是国都,后遭楚国侵犯,被迫迁都。楚国夺取的上蔡是其故都。城父是楚国的重要城市,不仅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军事上的据守北方边陲的要地。下蔡在春秋时期被楚国占领,其地理位置重要,能拱卫楚国都城寿春,参与水陆协防。蕲南是寿春东北地区的门户,也是楚国最大的后勤补给地区。广陵是楚国在江北地区最大的据点,其在战略地位上十分重要。
而秦国的战略重心主要集中在颍川郡,这是他们在公元前230年灭韩后设立的地区,下辖12个县。两次攻楚的战争,秦军的攻击方案都是从颍川出兵,夺上蔡、占平舆,然后直插寿春。
为什么秦国选择的路线是从颍川自北向南打过去呢?这主要是因为如果秦国选择从西面进攻,那边的河流沼泽过多,秦军的水军并不擅长应对。楚国的淮河水师极为强大。秦军选择了方便陆地行军的北面路线。在中国封建时代,大多数王朝的统一战争都是从北向南推进的。
公元前223年,王翦攻破寿春,秦国在楚地设立九江、长河、会稽三郡,标志着800年的楚国自此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