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伐吴时诸葛亮是什么表现?没有阻拦是因为

世界之最 2025-07-24 02:55www.178959.com奇闻奇事

一谈到“神机妙算”,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军事家形象,想必各位读者都耳熟能详。

在那一场决定历史走向的战役中,刘备挥师伐吴,这一战不仅是人生一战,更是决定天下格局的重要一战。尽管人们历来对此战颇有微词,认为刘备因愤怒而兴兵,最终导致蜀汉精锐损失惨重,但历史的真相或许并非尽如人们所见。

在刘备出兵之前,蜀汉群臣中的大多数,如史书记载的《传》中所言,“群臣多谏,一不从”,其中赵云更是坚决反对伐吴,主张先伐曹魏。那么,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对刘备伐吴是何态度呢?

根据《章武二年》的记载,大军败退后,诸葛亮感叹说:“如果法正还在,肯定能制止主上东征;即使不能阻止,也不会落到如此惨败的地步。”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刘备伐吴的决定是有所保留的。

深入研究历史,我们会发现,诸葛亮在刘备伐吴时并未公开发表反对意见。这可能是因为他的亲兄长诸葛瑾在吴国担任重要职务,与刘备的关系也颇为复杂。诸葛瑾的信中强调天下比荆州重要,兄弟之情使他难以直接反对刘备的决定。诸葛亮内心深处也有自己的战略规划,他初见刘备时提出的跨有荆、益,待天下有变再北伐的战略,荆州失守对他而言同样重要。因此他对夺回荆州抱有希望。

诸葛亮的内心矛盾体现在他对刘备伐吴既反对又心存侥幸的矛盾心态。他感叹法正若在,能制主上东行,表现出他的担忧;但同时又认为即使东征,也有可能取得胜利或至少夺回部分荆州。这种心态反映了诸葛亮对刘备决策的复杂考量。

从历史角度看,刘备东征并非全无胜算。避免两线作战、符合既定战略利益、与东吴实力相对接近以及占据道义制高点等因素都为刘备的东征提供了合理性。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历史的结果——刘备的失败。但作为后来者,我们无法完全预测历史的走向和结局。对于诸葛亮来说,他对于刘备伐吴的决策既面临现实的复杂情况和个人情感的矛盾冲突,又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期待。因此他在赞同与反对之间徘徊矛盾也在情理之中了。

Copyright © 2019-2025 www.178959.com 奇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奇闻奇事,奇闻怪谈,奇秀网,奇闻异事,灵异事件,未解之谜,猎奇八卦,历史解密,科学探索,奇闻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