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书房师傅擅离职守 被乾隆皇帝如此处罚
“私塾”这一民间教育机构,在我国古代社会的各个角落散发着温暖的光芒。而皇宫内的皇子皇孙们,他们的启蒙教育又在哪里进行呢?答案就在大名鼎鼎的“国子监”,一个专为皇室子弟提供教育的场所,人们称之为“上书房”。
在皇宫中的这座上书房,其师资都是皇帝亲自钦点的精英,专为皇子授读。这些师傅往往还会配备一名副手,被称为“上书房行走”。或许你在历史剧中经常听到这个称谓,但很多人对其含义并不清楚。
回溯到清朝,皇子的教育规定严格而系统。皇子在六岁的时候开始入学,读书时间从早晨的五点到下午三点,一共十个小时。皇帝为皇子选择良辰吉日开学,以示重视。皇子和师傅之间的礼仪也与众不同,他们采用长揖的方式互相行礼,以显示皇子的尊贵地位。
上书房的规矩十分严格,皇子们必须正襟危坐地读书,夏天不许摇扇子。他们的午餐是在老师的陪同下吃的,吃完后立刻继续学习,没有任何休息时间。一年中,只有元旦、端阳、万寿(皇帝的生日)以及自寿(师傅的生日)这几天才会放假,总共五天。
清朝的上书房位于乾清门内东侧南庑,建于初期。皇子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包括满、蒙、汉等语言文字,还有《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了保障教育质量,清朝皇帝为每位皇子配备了汉族师傅和满蒙师傅若干人。其中,总管教学事务的师傅被称为“总师傅”。
乾隆帝曾经对上书房的教育状况进行严格审查。一旦发现师傅失职或皇子逃学,他会严厉惩罚。有一次,他发现七天内有师傅连续失职,愤怒之下训斥了相关人员并决定革职两位师傅。尽管后来他决定宽大处理,但这次事件足以显示他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皇子皇孙们对授学师傅极为尊重,师傅们也不敢懈怠这些“龙种”。久而久之,彼此间会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例如,嘉庆帝与上书房师傅朱文正之间的关系就非常深厚。朱文正在乾隆年间入值上书房十余年,与嘉庆帝的情谊非同一般。在朱文正去世后,嘉庆帝亲自前往吊唁,表现出深深的哀痛。
值得一提的是,“上书房行走”这个听起来很特别的职位,在清朝皇室中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官职,而只是表示这个人在哪个地方当差。上书房是清朝皇室教育皇子皇孙的重要场所,承载着培养未来皇位继承人的重要使命。在这里,皇子们不仅接受了系统的知识教育,还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