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送外卖累转行“碰瓷”被批捕 男子称对倒地姿
中新网杭州报道,5月19日,一则关于年轻男子高某的离奇事件在杭州市引起了广泛关注。年仅22岁的高某,因生活所迫选择送外卖谋生,然而不到一天,他便觉得这份工作的艰辛难以承受。出人意料的是,他转而选择了另一条道路——“碰瓷”。
今年2月,杭州市城区连续发生了四起看似普通的交通事故。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四起事故中的被撞电瓶车竟然都是同一辆。这些异常的迹象立即引起了杭州部门的警觉。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研判,部门成功锁定了肇事者——一名骑着电动车的年轻男子高某。
高某,一个出生于1999年的年轻人,刚刚来到杭州谋生。他原本打算通过送外卖谋生,但仅仅不到一天的时间,他便觉得这份工作的艰辛难以承受。失望之余,他动起了歪脑筋,选择了“碰瓷”这一非法手段。
高某经常在杭州市的街头巷尾徘徊,寻找作案目标。他会在离交叉路口几十米的地方停下,有时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发现合适的猎物。一旦有目标车辆出现,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加速追赶。为了制造“碰撞”的机会,他会在离车辆还有一段距离时突然刹车。稍有接触,他便立刻倒地不起。许多司机虽然觉得事情蹊跷,但都被他的表演所迷惑,纷纷询问他的伤势情况。
高某利用这种手段,成功在前三起事故中骗取到了保险理赔、医药费和误工费等共计7337.48元。在第四起事故中,由于车主的警觉和强硬态度,他的计划未能如愿以偿。
最终,高某在保险公司大厅办理赔偿手续时,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在接受检察官提审时,他坦白自己从小习武,因此能够准确地拿捏“碰瓷”倒地的姿势,以此制造机动车驾驶人全责的假象,从而骗取医疗费和误工费等钱财。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了有效打击“碰瓷”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关于依法办理“碰瓷”违法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这是首次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对“碰瓷”行为进行准确界定,进一步明确了惩治“碰瓷”行为的法律适用、部门间的分工配合以及定罪量刑等问题。这一指导意见的出台,向社会传递出公检法机关对“碰瓷”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厉惩治的决心。
高某的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面对类似事件时应该保持警惕,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遵守交通规则和社会秩序,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