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为什么没有杀了于禁,只是囚禁起来呢?

天下奇闻 2025-06-18 04:41www.178959.com奇闻奇事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西征之际,挥军对抗曹魏,意图占领江陵。他派遣前部先达至夷陵、秭归,意图切断自己的退路。关羽的求援被上庸的蜀将孟达拒绝,陷入了进退失据的困境。无奈之下,他退至麦城。十二月,关羽突围至璋乡,部下纷纷投降。这一系列事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和军事考量。

在此之前的纷争中,孙权因嫁女被关羽辱骂,加之麋芳在物资供应上的失误,心生惧意,选择了投降孙权。关羽的败走,使得孙权成功获得了江陵。为了进一步削弱关羽的势力,孙权派遣将领攻击,最终在临沮将关羽斩杀。

那么,孙权斩杀关羽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呢?是防止关羽报复吗?似乎不完全如此。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来看,囚禁关羽或许是一种选择,但孙权选择斩杀关羽,甚至将其首级传送到洛阳,更像是在向刘备表示彻底的决裂。换言之,孙权处决关羽,以及随后对一批荆州武将的攻杀,都表明了他与刘备决裂的决心。吴军的进一步行动,如追入川中、陆逊等屯兵巫县,都体现了这一点。

刘备对此狂怒不已,发誓报仇。但与此孙权却派人求和,这似乎是一种矛盾的行为。考虑到孙权处决关羽后的战略目的——欲进图蜀,这种矛盾行为便不难理解。为了得到曹操的支持,孙权不惜牺牲与刘备的关系。孙权的目的真的达到了吗?曹操对孙权的举动虽有所认可,但并没有完全信任。历史证明,曹孙关系在孙权斩杀关羽后并未变得更加亲密,反而是一路阴跌,兵戈不断。

从军事和战略的角度来看,孙权斩杀关羽的行为似乎并不明智。东吴的实力始终无法突破永安,即使付出巨大努力也无法改变这一局面。而关羽的死亡,使得孙刘联盟损失了一位精通骑兵战术的名将。那么,孙权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答案很明确——为了讨好曹魏。历史证明这一行为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

孙权斩杀关羽的行为似乎更像是一种政治决策失误。虽然短期内可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长远来看,这一行为并未给东吴带来真正的利益。相反,它加剧了与刘备的矛盾,未能达到预期的与曹魏结盟的目的。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在处理复杂的政治和军事问题时,需要更加谨慎和明智的决策。

Copyright © 2019-2025 www.178959.com 奇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奇闻奇事,奇闻怪谈,奇秀网,奇闻异事,灵异事件,未解之谜,猎奇八卦,历史解密,科学探索,奇闻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