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富短视频的泛滥,本质是表达的极度匮乏
在数字时代的炫富与表达匮乏之间:当美食博客变成展示平台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今天,我们来聊聊那些在短视频平台上引发的热议。
文/谢璞
如今,短视频平台如火如荼,各种美食博主层出不穷。这些所谓的“美食”博主,其真正的内容,往往与“美”字关系不大。最常见的两大类型,一是炫富,二是大胃王式的吃播。
先说炫富。人均2000元,一顿饭19999元,美食与奢侈似乎成了当下最流行的搭配。美食博主们或许并非真心想炫富,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贵”与“美”似乎成了不可分割的一对。借助食物的价格,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再来说说大胃王式的吃播。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一般的吃播方式,满足了一部分观众的视觉刺激。这种以量取胜的方式,除了可能造成食物浪费的问题外,是否真的展现了美食的魅力呢?
美食,有色香味形,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在短视频平台上,这些似乎都被简化成了价格与数量的比拼。真正的美食文化、美食故事似乎被边缘化了。
德国网视时代的美食节目,更多的是展现旅行与美食的结合。它们的人文关怀,以及即将消失的传统,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而我们的美食纪录片,如《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则更注重故事与人文关怀,让观众在品味美食的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任何时候,我们都无法人人都是陈晓卿或是蔡澜、陈立。但这的确是一个人人都有机会发声和表演的时代。短视频平台和智能手机的流行,让专业门槛降低,但内容的提升需要时间。
不可否认,“炫富”是最容易“震慑”的方式,也是最佳的“引诱”手段。在移动时代的“内容消费”中,抽离了时间轴的内容更纯粹,信息流主导的模式下,炫富和大胃王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这也反映了信息无限丰富时代表达方式的匮乏。
对于大胃王式的吃播应该适度规制,避免食物浪费。但对于炫富的视频,我们则需要深入思考背后的社会问题:互联网抹平了信息鸿沟,但真正的问题并未完全解决。我们应该回到现实,重新审视算法的审美判断与价值倾向,真正做到“记录美好生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内容,而非简单的炫富与大胃王式的浅层次表达。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的美食博主能够深入挖掘美食背后的故事与文化,真正为我们带来有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