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刊称俄军力被高估:俄罗斯永不会再成超级大国
俄罗斯军力的现实与宣传之间的微妙平衡
近期,俄罗斯军队在全球多个战场上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从乌克兰东部到克里米亚,再到叙利亚,俄罗斯军队频频发动攻势。俄罗斯还在积极拓展其在太平洋和北极地区的军力。这一切似乎都在表明,俄罗斯正在经历一场军事复兴。究竟有多少是现实,多少是宣传呢?
俄罗斯国防预算位列世界第四,每年在军事上的投入都在不断增加。当我们深入其军事装备时,发现大部分装备都是冷战和经济匮乏时期的产物。俄罗斯的坦克和装甲车大多数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制造的,而唯一的航母也是90年代初期投入现役的。
俄罗斯曾雄心勃勃地宣布,计划在2020年之前用新武器替换70%的冷战装备。这一计划的实施至少需要7000亿美元的投资,包括新一代坦克、航母和重型轰炸机。吞并克里米亚带来的国际制裁以及油价暴跌,使俄罗斯经济遭受重创,陷入了衰退。GDP在过去12个月内已下降4%。
经济困境使得军事开支也面临挑战。尽管2015年俄罗斯国防预算增加了33%,但由于经济压力,一些开支项目被迫撤回。由于无法预测经济问题的解决方案,2016年的国防预算增长将放缓至个位数百分比。显然,实现那7000亿美元的军事开支承诺将会面临极大的困难。
与此俄罗斯的国防计划也遭遇了诸多挫折。例如,旨在制造隐形战斗机的PAK-FA项目已经因为技术问题而停滞不前。俄罗斯在高科技领域的缺乏自给自足能力也限制了其国防生产的发展。制裁使得俄罗斯无法依赖国际供应商,限制了其在高科技产品方面的获取,如液晶显示屏等关键部件。
尽管俄罗斯在军事上有所作为,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在全球军事实力方面的地位。俄罗斯的军事开支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而且,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俄罗斯的航母数量和技术状态也存在差距。
那么,俄罗斯的军力真的没有亮点吗?并非如此,其在多数情况下是有效的,提供了有力的核威慑。在现代战争的许多冲突中,并非万能。俄罗斯是军事大国,但已不再是军事超级大国。更重要的是,我们有证据表明,在今天的全球经济中,像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可以受到惩罚性金融措施的控制。
俄罗斯正在经历一场军事上的复兴,但仍需面对诸多挑战。其他国家应该关注这一情况并从中吸取教训,认识到在当今全球经济环境下,军事力量的发展必须与国家的经济实力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