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原本有十三帝 努尔哈赤算不算是清朝皇帝
今天风趣网的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皇帝及其相关争议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那些隐藏在历史背后的故事吧!
关于清朝的皇帝数量,一直存在争议。正史上通常认为清朝有十二帝,但这个数字一直备受质疑。严格来说,清朝有十一帝;宽泛地讲,也可以是十三帝。这其中,努尔哈赤的入选尤为引人关注。
我们必须正视努尔哈赤的功绩。他无疑是一位伟大的奠基人,但称其为清朝的建立者却有些牵强。努尔哈赤统一的是辽东女真各部,建立的政权是后金,他称的是大汗。在他统治期间,后金只能算是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并未入关一统中原。努尔哈赤的皇帝名号实际上是他的儿子追封的。
与努尔哈赤类似的还有成吉思汗。这位伟大领袖的丰功伟绩举世公认,但他也不能被算作是元朝皇帝。他建立的是蒙古汗国,称的是可汗。元朝真正的开国皇帝是忽必烈。与努尔哈赤一样,成吉思汗的皇帝名号也是后人追封的。“十三帝”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接下来,我们不得不提大清朝的创立关键人物——多尔衮。在清朝历史上,多尔衮的功劳被某些人刻意忽略或埋没。客观来说,如果没有多尔衮,大清朝不可能这么顺利地入主中原。多尔衮以大局为重,为清朝的统一立下赫赫战功。
在皇太极突然去世后,一场关于皇位的争夺战上演。虽然皇太极长子掌握两黄旗和正蓝旗,兵力最多,但多尔衮实际掌握两白旗兵力,并有两名能征善战的同母兄弟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选择了年仅六岁的皇太极幼子福临作为皇帝,自己成为摄政王。
多尔衮带领清军入关,迁都北京。他的权势越来越盛,从封号上就可以看出。最终,多尔衮成为事实上的皇帝,只是天不假年,他突然病逝,逼幼主退位的计划未能实现。
年号也是清朝历史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每个皇帝通常只有一个年号,但皇太极却有两个:天命和崇德。皇太极称帝时,为了配合自己的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把年号改成了“崇德”。
清朝的皇帝数量、多尔衮的地位以及年号的使用都是历史中的特殊现象。这篇文章带你探究了这些背后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更深入地了解那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