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螃蟹宴上是怎么洗手的-
在古代,洁净之道有别于今日。那时,人们并未使用成团的肥皂来洗脸、净手或浴身,而是采用一种独特的清洁用品——“澡豆”。澡豆的奥秘在于其原料——豆子。在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就详细介绍了澡豆的制作配方,主要包括白豆面、毕豆面、大豆末等豆面,这些都是澡豆的核心成分。除了豆末,猪胰和皂角也被添加进来,以强化其清洁能力。而为了提升使用体验,珍贵香料更是不可或缺的原料。这些原料经过精细加工、晾干、捣成散末后,混合在一起,就制成了成品澡豆。
澡豆作为干粉末的形态,不仅实用,还引发了一个有趣的笑话。晋代的驸马王敦,虽贵为皇亲国戚,但对皇室的生活用品却一无所知。当他上完厕所,女奴奉上盛在琉璃碗中的澡豆时,他却误将澡豆当做干饭,倒入洗手的水中并一饮而尽。这一滑稽场景让人忍俊不禁。
“澡豆”一词大约起源于魏晋时代,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香料大发现”时代。随着各种西方和南方的香料传入中原,贵族们的生活焕然一新,澡豆也因此应运而生。它的最大特点是天然去污的豆面与珍贵香料完美结合,散发出优雅的香气。这种卫生用品的出现,与两汉以来外来香料贸易的繁盛密切相关。
在《千金翼方》中,关于澡豆的描述往往十分奢华。例如,其中一种配方包含了丁香、沉香、青木香等多种名贵香料和花朵。虽然这种极度奢侈的澡豆在古代可能并不常见,但在富贵人家的日常生活中,使用掺有名贵香料的澡豆却是普遍现象。
当贾府的女眷们赏桂花、吃螃蟹时,她们使用的“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实际上就是古代澡豆的一种延续。绿豆面与桂花蕊等天然香料密封在一起,让绿豆面染上桂花香气,成为去除手上腥味的最佳清洁用品。
这种古老的清洁方式,不仅体现了古人对洁净的追求,也展示了他们独特的生活品味和文化魅力。在今天看来,虽然这种清洁方式已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但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仍能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