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的薛道衡,他是怎么得
在文学史上,曾有这样一群尴尬的诗人,尽管存在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十多年,却因其独特的成就和特殊的时代背景而受到关注。尽管这个时代被视作由几位前朝文人支撑的门面,但在诗歌领域,薛道衡和卢思道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其中,薛道衡的《人日思归》更是被誉为该时代的代表作。
薛道衡,一个少年时期孤贫如洗的才子,以其卓越的才华被世人称为奇才。隋朝建立后,他凭借自己的才华被任命为内史侍郎,掌管机要。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却因与隋炀帝杨广之间的微妙关系,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公元609年,隋炀帝杨广对薛道衡产生了重用之意,薛道衡为感激杨广的提拔之恩,写下一篇《高祖文颂》。这篇赞美前朝的文章却引起了杨广的不满。猜疑心重的杨广觉得,薛道衡的赞美之词似乎暗含讽刺之意。
杨广怀疑薛道衡是否在借古讽今,这让他心生警惕。薛道衡的秘书监职位因此被泡汤,改任司隶大夫。尽管他的好友房彦谦看出端倪,劝说薛道衡行事低调,但他却仍我行我素。
一次,杨广让群臣议定新律令,久议无果。薛道衡感慨道:“如果高熲还在的话,新律令早已制定实施。”这句话不仅得罪了群臣,还传到了杨广的耳朵里。杨广认为他仍然心系高熲,于是将薛道衡交给司法部门治罪。
高熲是隋文帝杨坚的开国功臣,以聪明敏捷著称,备受信任。杨广继位后,高熲因直言被杨广以诽谤朝政的罪名处死。薛道衡的感慨不仅讽刺了现时大臣的能力不足,还暗指杨广滥杀大臣。这一言论被善于揣摩杨广心思的裴蕴利用,进一步陷害薛道衡。
裴蕴上奏称薛道衡自负才能,目无君上,妄造祸端。杨广对此颇为满意,认定薛道衡心中不安分,甚至有谋反之意。在这一背景下,薛道衡的命运已经注定。
他对此毫无知觉,还催促司法部门早日定罪,断定杨广一定会赦免他。当薛道衡面临赐死的判决时,他彻底懵了,迟迟不肯自缢。最终,他被勒死,妻子儿女被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地方。
一篇美文,让薛道衡失去了官职;一句话,被揣测为谋反之意。这一悲剧固然源于杨广的小心眼,但薛道衡的情商欠费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无论在何时何地,情商的重要性都不容小觑。薛道衡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在复杂的社交场合中,不仅需要才华和能力,更需要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和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