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府当局为何大力独尊朱熹之学的缘由
在江户时代,日本通过儒教媒介进行的思考为其民族精神遗产注入了深厚的底蕴。虽然并非全面接受,但儒教道德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日本人的自我认知,使他们明白在现实社会中应遵循的规范。(相良亨言)
随着幕藩体制的建立,德川政权稳固,和平的时代氛围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此时的日本如同渴求知识的少年,不断地从先进的中国文明中汲取养分,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朱子学。
朱子学在镰仓时代随禅宗传入日本。到了1600年,禅僧藤原惺窝还俗并投身于儒学的研究。他的门徒林罗山,成为日本朱子学的奠基人。林罗山主张世界万物各有其位,人间社会亦如此,君臣父子尊卑贵贱的秩序不得混淆。这一学说契合了封建身份等级制度,赢得了德川家康的信任,林罗山因此得以参与幕府的法制制定。
到了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时期,林家被任命为世袭儒官,并在江户建立了学塾,为幕府士族子弟提供儒学教育。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更是大力推崇儒学,修筑大型孔庙,将其作为幕府最高学府,鼓励研究和传播儒学。林家第三代传人孙凤冈被任命为大学头,主持学府工作。朱子学成为幕府和各藩的官学,在日本取得了无可争议的地位。
各藩武士纷纷投入儒学学习,许多下级武士亦成为朱子学派的名儒。不懂朱子学的武士在仕途上前景黯淡。与此各地设立了众多教授儒学之藩校,如名古屋的学问所、冈山莎校等。
朱子学的传播不仅强化了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日本学术研究的发展。在史学方面,《大日本史》和《本朝编年录》等著作都体现了朱子学大义名分思想的影响。而在自然科学领域,天文历法学尤为突出。日本天文学家研究并解说了元代的《授时历》,并吸收了清朝的科学著作,为日本的历书《天保历》奠定了基础。
17世纪的日本画坛出现了浮世绘版画,这是受中国明末十竹斋水印木刻影响而诞生的日本独特民族艺术。
江户时代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消化为日本后来西学和国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更多关于日本幕府当局为何大力推崇朱熹之学的故事和细节,请关注奇事网频道获取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