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洗澡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规矩 你一定不知道!
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被众多的立法制度所规范,甚至有人因此失去了人生自由。尽管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件事却得到了人们的极度重视,那就是洗澡。在古代,洗澡不仅仅是为了清洁身体,更是一种遵循礼仪、尊重生活的表现。
《礼记》中详细记载了洗澡的规矩。每隔五天,人们需要泡一次澡,每隔三天,则使用瓢等工具进行简单的清洁。更令人惊讶的是,洗澡时还需要使用两条毛巾分别擦拭上下半身。甚至在上朝时,圣人都要沐浴以表示庄重。家中有人去世时,人们更要沐浴净身后才能举行葬礼。可见,古代人对洗澡的严肃与认真。
而最能让人享受洗澡乐趣的,莫过于在浴池中泡澡。据史料记载,浴池在封建时代已经存在。阿房宫更是根据周边地势设计了浴池,让周边河流汇入其中,体现了帝王对洗澡的重视。贵族作为社会的上层象征,对洗澡更是重视有加,南朝时还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流程。但洗澡并非贵族的专利,只是他们可能更加重视这一过程。
除了贵族和官员的重视,僧人也十分重视沐浴。在寺庙中,专门修建了用于洗澡的大池,每日清晨敲钟提醒僧人沐浴。经书中也强调了僧人洗澡的重要性,尤其是得道高僧在圆寂前必须沐浴更衣。
到了宋元时期,洗澡已经成为人们享受生活的一部分。开封的人家每天都要烧炭煮热水泡澡,甚至发明了撒花和倒精油的沐浴方式。那时的江南地区更是出现了冷水洗浴的澡堂,人们发现冷水洗澡既舒服又对身体有益。吃饭后洗澡成为一天中最放松的事情。人们除了在家洗澡,也乐于去公共洗浴中心,享受旁人帮你洗澡、剪指甲和修发的服务。
想象一下那时的场景:人们在烧热的浴池中泡澡,享受温暖的水流拂过肌肤的感觉。随后在房间内小憩,醒后彻底洗个澡,享受被人梳头发、剪指甲的服务。待彻底舒服后,穿上衣服,品尝新酿的小酒,何其自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古装剧中看到古人洗澡都是泡在大木桶里的原因——因为泡澡的确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和放松方式。